MENU
新闻
  • 德林动态
  • 行业信息
  • 感悟德林
志愿在“疫”线 故事暖人心——德林义肢为抗疫志愿者做好保障服务
志愿在“疫”线 故事暖人心——德林义肢为抗疫志愿者做好保障服务
Summer我战疫我骄傲       轻轻卸下假肢,小心套上防护服......因为右腿残疾,“大白”吴兵每次“披甲上阵”的时间要比别人慢很多。但这并不影响他参与“战疫”的决心,他说:“成为‘大白’我很骄傲!”吴兵是大兴区常各庄村的村民,原本经营着一家小超市,10年前的一次意外,让他在车祸中失去了右小腿。后来,吴兵被选拔为残疾人专管员,负责为村里60多名残疾人服务。吴兵工作表现出色,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他主动申请到卡口当志愿者。在村里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紧缺之时,他还积极寻找货源,为村里捐献了不少口罩、方便面、蔬菜等物资。他身残志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村委和村民的赞扬。“四月底以来,北京这轮疫情来势凶猛,大兴区连续开展多轮核酸筛查。应上级要求,每个村要选派两名人员参加核酸检测培训,吴兵知道后,主动报了名。” 核酸现场,吴兵全神贯注,重复着消毒、取棉签、采样、入管的动作。因为核酸检测要求非常严格,双手不能触碰其他物品,他的两臂只能一直悬空着,直到两个小时后换班,才能脱下防护服,摘下模糊的防护面罩,松一口气。吴兵说:“村里这么认可我,我也想多为村里作贡献。核酸采样工作非常重要,马虎不得,必须认真对待。只要能早点驱散疫情,吃点苦不怕!”主动担当,默默奉献。两年多来,吴兵在防疫工作中始终勇往直前、担当作为,赢得常各庄村党支部及村民的一致认可, 吴兵表示,身为残疾人,更能懂得危难来临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重要性,尤其是穿上这身“大白”衣服,体会到了更加强烈的责任和使命。今后会继续当好志愿者,为村民服务。抗疫战士为人民服务【我们为抗疫战士 做好保障服务】Let’s do this近日吴兵来到了我们这里,由于长期的体力活动导致他的腿和假肢都有些不适,于是我们为其进行检查,并对他的假肢进行了调整,让他穿得更加舒服一些。 我们也希望以后的生活中吴兵可以继续加油,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和带动更多的残障人士积极努力的融入社会,投入到社会建设中来。 德林义肢也会继续为奋战在一线的抗疫英雄们保驾护航。
[ 2022 - 10 - 24 ]
佩戴矫形器出现不适怎么办?
佩戴矫形器出现不适怎么办?
面对患有脊柱侧弯的子女,家长们通常十分焦虑,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穿戴脊柱矫形器时,未免会有一些不适感,那么不适感是怎么造成的呢?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吧!一起来看看吧!01出现疼痛不适的原因穿戴矫形器具有固定引导骨骼和肌肉的位置和阻止患者肢体畸形恶化的作用,矫形器穿戴的效果与患者的配合度高度相关。一般来说,如果评估测量准确,矫形器尺寸恰当,是不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疼痛不适的。有的人第一次穿矫形器后,会出现足部、腿部或下背部等身体部位的不适。这可能是由于整个骨骼位置重新排列后,肌肉动力链必须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排列。当肌肉调整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不适感就会消失。02出现不适多长时间需要咨询矫形技师如果你出现不适的情况,可以先慢慢磨合你的矫形器,一般情况下不适感会在两到三周内慢慢消失。如果两到三周后不适感还是没有好转,并且皮肤出现压痕红肿,疼痛比较严重时,那就需要咨询矫形技师或者医生。03出现不适我们应该怎么办?通常来说,支具的调节,早期要到矫形机构找专业的假肢师,家长需要学习如何调整支具,等到逐步熟悉后,家长也可以在家调节。所以出现不适时家长应该第一时间检查,矫形器的佩戴方法是否正确,穿戴的位置及矫正力度的调整是否遵循医嘱。第二,有没有做到建议的佩戴时间? 如部分矫形支具佩戴时间过长,引起肌肉力量的下降,取掉后就会感到疼痛。出现这种情况建议调整矫形支具佩戴的时间来改善疼痛感,切记不要急于求成,矫形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矫形器佩戴的时候,佩戴的时间问题,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而定,循序渐进慢慢达到矫形师建议的佩戴时间,特别是孩子穿戴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小孩第一次穿就要达到20个小时以上的话肯定是会不舒服的,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做好辅助慢慢增加孩子的佩戴时间,2-4周内达到矫形师建议的时间即可。佩戴矫形支具是一个被动矫正的过程,患者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主动的康复锻炼,强化肌肉力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什么时候开始锻炼,具体锻炼的方法可以咨询您的矫形技师,或者是后台留言,我们将为您一一解答。矫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适的症状,但是不用担心,及时跟假肢师进行沟通,早发现早解决,让矫形过程舒适有效。
[ 2022 - 10 - 24 ]
快来看看你穿的是哪种接受腔吧!
快来看看你穿的是哪种接受腔吧!
假肢接受腔    你对你穿的接受腔了解多少呢?PROSTHESIS假肢接受腔:假肢容纳截肢者残肢的腔状部件。是残肢与假肢的衔接部件,具有承担体重和悬吊假肢的功能。很多穿戴假肢的老朋友都知道,评价一款假肢安装后的效果好与不好的重要因素就是与我们残肢最亲密的伙伴【假肢接受腔】,一款假肢的接受腔做的好与不好直接反应假肢的穿戴效果与穿戴假肢行走的时间。那么对于你的接受腔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你穿的是种类型的接受吧!客户案例分析你穿的是什么接受腔呢?要想假肢穿戴效果好,接受腔的适配很重要!当然关于接受腔的适配问题早在安装假肢之前假肢技师们就已经为您选好了,假肢技师会根据患者假肢状态身体情况等为其制定最合适的装配方案。前两天收到一位客户的微信咨询,他是前不久刚装的假肢,从出事到装配完假肢总共4个多月的时间,假肢也才安装了2个月左右吧,目前已经回家锻炼了,但是残肢底端与接受腔的接触面受力时会疼,想咨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其实很多初次装配假肢的患者都会出现这类的问题,刚开始穿假肢敏感不适应容易长水泡等等......那么遇到与这位患者类似的问题我们要怎么解决呢?于是我们通过对他的残肢状态和装配结果进行了以下分析:(出现接触面疼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安装假肢的时间短,第一次安装假肢的话残肢的变化会比较大,而且残肢和假肢之前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去不断磨合不断熟悉;2、因为我们为这位客户装配的接受腔其受力方式是全接触式的,这样的情况,前期残肢变化相对较大,全受力的接受腔,如果残肢变化接受腔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会出现底端直接受力造成疼痛;3、目前接触面疼就是因为安装完假肢底端没法完全承重,现在残肢变化大,松了之后就会导致残肢底端完全受力,接触面受不了会比较磨,这种情况穿硅胶套也很容易磨破,需要到假肢公司进行调整,比如在接受腔底端贴垫等。接受腔种类 (一)传统的插入式接受腔插入式接受腔即指残肢与接受腔内面之间留有适当间隙,且以间隙适配的接受腔。其适配程度是由截肢者自己用残肢套来调整的。插入式接受腔残肢易插入,但是残肢与接受腔内面接触性不好。这种接受腔适用于残肢周径变化大、或对束缚感难于忍受的患者,以及长时间习惯于这种适配状态的患者。(二)全接触式接受腔全接触式接受腔(total contact socket)即残肢与接受腔内面无间...
[ 2022 - 10 - 24 ]
“火炬女神”来德林调试并为正在训练的“肢友”们加油鼓劲!
“火炬女神”来德林调试并为正在训练的“肢友”们加油鼓劲!
一心为伤残人着想/一切为伤残人服务'火炬女神'来了一起努力·共同进步记录一下吧!今天我们训练厅来了一位特别的“患者”,找谭德添老师调试假肢。为什么说她特别呢,接着往下看你就知道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患者“的特别之处!今年刘玉坤已经64岁了,奋斗大半生的她获得了许多荣誉:“残奥会冠军”、“打破六项世界纪录”、“三铁公主”(铁饼、标枪、铅球)、“五星级志愿者”、“冬奥会宣讲团宣讲员”、“刘玉坤志愿服务队”队长及创始人以及2019年度“北京榜样”年榜人物等。1976年,18岁的刘玉坤因工伤截肢,这样的打击对一个花季少女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她曾4次试图自杀,最后在母亲的恳求下才决定走出过去,振作起来。从此,她穿上假肢重新学习走路与生活,在一次又一次的疼痛和失败后终于恢复身体,重回工作岗位,还成为我国首批“自强模范”。(1976年进入机器厂当学徒的刘玉坤)8年后,已经26岁的刘玉坤偶然接触了残疾人体育运动。当时中国的残疾人运动员还不足20人,条件很差,也看不到未来前景,但刘玉坤依旧全身心投入到残疾人铅球、铁饼项目中,一干就是32年,用无数的汗水和血水换来了22块金牌和6项世界纪录!(刘玉坤展示自己的金牌)08年刘玉坤受邀担任北京奥运火炬手,奥林匹克让刘玉坤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也将她的后半生与奥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火炬手之后,她还继续坚持做志愿服务,成为第一批“北京五星级志愿者”。  2022年冬奥会来临之际,刘玉坤加入冬奥会宣讲团,创建了“刘玉坤志愿服务队”备战冬奥,每天连轴转停不下来,她就像火炬女神,永远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这就是我们的”火炬女神“刘玉坤老师,她的精神和事迹感动和鼓舞着我们!经过谭德添老师的耐心调试,刘老师的假肢走起路来也舒服多了,还很开心地来到了训练厅,跟正在训练的患者们分享自己穿假肢的一些经历和感受。训练厅里正在训练的患者朋友们也因为刘玉坤老师的到来,训练得更有激情了,不少患者朋友还跟刘老师合影,大家有说有笑分享着自己的训练心得~
[ 2022 - 10 - 24 ]
志愿在“疫”线 故事暖人心——德林义肢为抗疫志愿者做好保障服务
志愿在“疫”线 故事暖人心——德林义肢为抗疫志愿者做好保障服务
Summer我战疫我骄傲       轻轻卸下假肢,小心套上防护服......因为右腿残疾,“大白”吴兵每次“披甲上阵”的时间要比别人慢很多。但这并不影响他参与“战疫”的决心,他说:“成为‘大白’我很骄傲!”吴兵是大兴区常各庄村的村民,原本经营着一家小超市,10年前的一次意外,让他在车祸中失去了右小腿。后来,吴兵被选拔为残疾人专管员,负责为村里60多名残疾人服务。吴兵工作表现出色,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他主动申请到卡口当志愿者。在村里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紧缺之时,他还积极寻找货源,为村里捐献了不少口罩、方便面、蔬菜等物资。他身残志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村委和村民的赞扬。“四月底以来,北京这轮疫情来势凶猛,大兴区连续开展多轮核酸筛查。应上级要求,每个村要选派两名人员参加核酸检测培训,吴兵知道后,主动报了名。” 核酸现场,吴兵全神贯注,重复着消毒、取棉签、采样、入管的动作。因为核酸检测要求非常严格,双手不能触碰其他物品,他的两臂只能一直悬空着,直到两个小时后换班,才能脱下防护服,摘下模糊的防护面罩,松一口气。吴兵说:“村里这么认可我,我也想多为村里作贡献。核酸采样工作非常重要,马虎不得,必须认真对待。只要能早点驱散疫情,吃点苦不怕!”主动担当,默默奉献。两年多来,吴兵在防疫工作中始终勇往直前、担当作为,赢得常各庄村党支部及村民的一致认可, 吴兵表示,身为残疾人,更能懂得危难来临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重要性,尤其是穿上这身“大白”衣服,体会到了更加强烈的责任和使命。今后会继续当好志愿者,为村民服务。抗疫战士为人民服务【我们为抗疫战士 做好保障服务】Let’s do this近日吴兵来到了我们这里,由于长期的体力活动导致他的腿和假肢都有些不适,于是我们为其进行检查,并对他的假肢进行了调整,让他穿得更加舒服一些。 我们也希望以后的生活中吴兵可以继续加油,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和带动更多的残障人士积极努力的融入社会,投入到社会建设中来。 德林义肢也会继续为奋战在一线的抗疫英雄们保驾护航。
[ 2022 - 10 - 24 ]
新闻
产品
  • 上肢假肢
  • 上肢矫形器
  • 脊柱矫形器
  • 下肢假肢
  • 下肢矫形器
  • 矫形器
  • 电动轮椅
  • 辅助器具
新闻
志愿在“疫”线 故事暖人心——德林义肢为抗疫志愿者做好保障服务
志愿在“疫”线 故事暖人心——德林义肢为抗疫志愿者做好保障服务
Summer我战疫我骄傲       轻轻卸下假肢,小心套上防护服......因为右腿残疾,“大白”吴兵每次“披甲上阵”的时间要比别人慢很多。但这并不影响他参与“战疫”的决心,他说:“成为‘大白’我很骄傲!”吴兵是大兴区常各庄村的村民,原本经营着一家小超市,10年前的一次意外,让他在车祸中失去了右小腿。后来,吴兵被选拔为残疾人专管员,负责为村里60多名残疾人服务。吴兵工作表现出色,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他主动申请到卡口当志愿者。在村里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紧缺之时,他还积极寻找货源,为村里捐献了不少口罩、方便面、蔬菜等物资。他身残志坚、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村委和村民的赞扬。“四月底以来,北京这轮疫情来势凶猛,大兴区连续开展多轮核酸筛查。应上级要求,每个村要选派两名人员参加核酸检测培训,吴兵知道后,主动报了名。” 核酸现场,吴兵全神贯注,重复着消毒、取棉签、采样、入管的动作。因为核酸检测要求非常严格,双手不能触碰其他物品,他的两臂只能一直悬空着,直到两个小时后换班,才能脱下防护服,摘下模糊的防护面罩,松一口气。吴兵说:“村里这么认可我,我也想多为村里作贡献。核酸采样工作非常重要,马虎不得,必须认真对待。只要能早点驱散疫情,吃点苦不怕!”主动担当,默默奉献。两年多来,吴兵在防疫工作中始终勇往直前、担当作为,赢得常各庄村党支部及村民的一致认可, 吴兵表示,身为残疾人,更能懂得危难来临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重要性,尤其是穿上这身“大白”衣服,体会到了更加强烈的责任和使命。今后会继续当好志愿者,为村民服务。抗疫战士为人民服务【我们为抗疫战士 做好保障服务】Let’s do this近日吴兵来到了我们这里,由于长期的体力活动导致他的腿和假肢都有些不适,于是我们为其进行检查,并对他的假肢进行了调整,让他穿得更加舒服一些。 我们也希望以后的生活中吴兵可以继续加油,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和带动更多的残障人士积极努力的融入社会,投入到社会建设中来。 德林义肢也会继续为奋战在一线的抗疫英雄们保驾护航。
[ 2022 - 10 - 24 ]
佩戴矫形器出现不适怎么办?
佩戴矫形器出现不适怎么办?
面对患有脊柱侧弯的子女,家长们通常十分焦虑,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穿戴脊柱矫形器时,未免会有一些不适感,那么不适感是怎么造成的呢?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吧!一起来看看吧!01出现疼痛不适的原因穿戴矫形器具有固定引导骨骼和肌肉的位置和阻止患者肢体畸形恶化的作用,矫形器穿戴的效果与患者的配合度高度相关。一般来说,如果评估测量准确,矫形器尺寸恰当,是不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疼痛不适的。有的人第一次穿矫形器后,会出现足部、腿部或下背部等身体部位的不适。这可能是由于整个骨骼位置重新排列后,肌肉动力链必须重新调整以适应新的排列。当肌肉调整到一定程度后,这种不适感就会消失。02出现不适多长时间需要咨询矫形技师如果你出现不适的情况,可以先慢慢磨合你的矫形器,一般情况下不适感会在两到三周内慢慢消失。如果两到三周后不适感还是没有好转,并且皮肤出现压痕红肿,疼痛比较严重时,那就需要咨询矫形技师或者医生。03出现不适我们应该怎么办?通常来说,支具的调节,早期要到矫形机构找专业的假肢师,家长需要学习如何调整支具,等到逐步熟悉后,家长也可以在家调节。所以出现不适时家长应该第一时间检查,矫形器的佩戴方法是否正确,穿戴的位置及矫正力度的调整是否遵循医嘱。第二,有没有做到建议的佩戴时间? 如部分矫形支具佩戴时间过长,引起肌肉力量的下降,取掉后就会感到疼痛。出现这种情况建议调整矫形支具佩戴的时间来改善疼痛感,切记不要急于求成,矫形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矫形器佩戴的时候,佩戴的时间问题,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而定,循序渐进慢慢达到矫形师建议的佩戴时间,特别是孩子穿戴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小孩第一次穿就要达到20个小时以上的话肯定是会不舒服的,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做好辅助慢慢增加孩子的佩戴时间,2-4周内达到矫形师建议的时间即可。佩戴矫形支具是一个被动矫正的过程,患者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主动的康复锻炼,强化肌肉力量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什么时候开始锻炼,具体锻炼的方法可以咨询您的矫形技师,或者是后台留言,我们将为您一一解答。矫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适的症状,但是不用担心,及时跟假肢师进行沟通,早发现早解决,让矫形过程舒适有效。
[ 2022 - 10 - 24 ]
快来看看你穿的是哪种接受腔吧!
快来看看你穿的是哪种接受腔吧!
假肢接受腔    你对你穿的接受腔了解多少呢?PROSTHESIS假肢接受腔:假肢容纳截肢者残肢的腔状部件。是残肢与假肢的衔接部件,具有承担体重和悬吊假肢的功能。很多穿戴假肢的老朋友都知道,评价一款假肢安装后的效果好与不好的重要因素就是与我们残肢最亲密的伙伴【假肢接受腔】,一款假肢的接受腔做的好与不好直接反应假肢的穿戴效果与穿戴假肢行走的时间。那么对于你的接受腔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你穿的是种类型的接受吧!客户案例分析你穿的是什么接受腔呢?要想假肢穿戴效果好,接受腔的适配很重要!当然关于接受腔的适配问题早在安装假肢之前假肢技师们就已经为您选好了,假肢技师会根据患者假肢状态身体情况等为其制定最合适的装配方案。前两天收到一位客户的微信咨询,他是前不久刚装的假肢,从出事到装配完假肢总共4个多月的时间,假肢也才安装了2个月左右吧,目前已经回家锻炼了,但是残肢底端与接受腔的接触面受力时会疼,想咨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其实很多初次装配假肢的患者都会出现这类的问题,刚开始穿假肢敏感不适应容易长水泡等等......那么遇到与这位患者类似的问题我们要怎么解决呢?于是我们通过对他的残肢状态和装配结果进行了以下分析:(出现接触面疼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安装假肢的时间短,第一次安装假肢的话残肢的变化会比较大,而且残肢和假肢之前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去不断磨合不断熟悉;2、因为我们为这位客户装配的接受腔其受力方式是全接触式的,这样的情况,前期残肢变化相对较大,全受力的接受腔,如果残肢变化接受腔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会出现底端直接受力造成疼痛;3、目前接触面疼就是因为安装完假肢底端没法完全承重,现在残肢变化大,松了之后就会导致残肢底端完全受力,接触面受不了会比较磨,这种情况穿硅胶套也很容易磨破,需要到假肢公司进行调整,比如在接受腔底端贴垫等。接受腔种类 (一)传统的插入式接受腔插入式接受腔即指残肢与接受腔内面之间留有适当间隙,且以间隙适配的接受腔。其适配程度是由截肢者自己用残肢套来调整的。插入式接受腔残肢易插入,但是残肢与接受腔内面接触性不好。这种接受腔适用于残肢周径变化大、或对束缚感难于忍受的患者,以及长时间习惯于这种适配状态的患者。(二)全接触式接受腔全接触式接受腔(total contact socket)即残肢与接受腔内面无间...
[ 2022 - 10 - 24 ]
“火炬女神”来德林调试并为正在训练的“肢友”们加油鼓劲!
“火炬女神”来德林调试并为正在训练的“肢友”们加油鼓劲!
一心为伤残人着想/一切为伤残人服务'火炬女神'来了一起努力·共同进步记录一下吧!今天我们训练厅来了一位特别的“患者”,找谭德添老师调试假肢。为什么说她特别呢,接着往下看你就知道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患者“的特别之处!今年刘玉坤已经64岁了,奋斗大半生的她获得了许多荣誉:“残奥会冠军”、“打破六项世界纪录”、“三铁公主”(铁饼、标枪、铅球)、“五星级志愿者”、“冬奥会宣讲团宣讲员”、“刘玉坤志愿服务队”队长及创始人以及2019年度“北京榜样”年榜人物等。1976年,18岁的刘玉坤因工伤截肢,这样的打击对一个花季少女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她曾4次试图自杀,最后在母亲的恳求下才决定走出过去,振作起来。从此,她穿上假肢重新学习走路与生活,在一次又一次的疼痛和失败后终于恢复身体,重回工作岗位,还成为我国首批“自强模范”。(1976年进入机器厂当学徒的刘玉坤)8年后,已经26岁的刘玉坤偶然接触了残疾人体育运动。当时中国的残疾人运动员还不足20人,条件很差,也看不到未来前景,但刘玉坤依旧全身心投入到残疾人铅球、铁饼项目中,一干就是32年,用无数的汗水和血水换来了22块金牌和6项世界纪录!(刘玉坤展示自己的金牌)08年刘玉坤受邀担任北京奥运火炬手,奥林匹克让刘玉坤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也将她的后半生与奥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火炬手之后,她还继续坚持做志愿服务,成为第一批“北京五星级志愿者”。  2022年冬奥会来临之际,刘玉坤加入冬奥会宣讲团,创建了“刘玉坤志愿服务队”备战冬奥,每天连轴转停不下来,她就像火炬女神,永远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这就是我们的”火炬女神“刘玉坤老师,她的精神和事迹感动和鼓舞着我们!经过谭德添老师的耐心调试,刘老师的假肢走起路来也舒服多了,还很开心地来到了训练厅,跟正在训练的患者们分享自己穿假肢的一些经历和感受。训练厅里正在训练的患者朋友们也因为刘玉坤老师的到来,训练得更有激情了,不少患者朋友还跟刘老师合影,大家有说有笑分享着自己的训练心得~
[ 2022 - 10 - 24 ]
产品
产品
案例
  • 图片案例
  • 视频案例
没有手指的军礼
没有手指的军礼
看似步伐轻快,却让人有些辛酸,在此前的岁月里,这位残疾老兵走过了多少曲折的路?2016年10月,在酉阳县兴隆镇镇龙潭村,关爱抗战老兵重庆志愿者,辗转在深山里找到郭学杨老人,他残疾的四肢让志愿者震撼:左腿从膝盖下锯掉脚5根脚趾全被锯掉,双手手指除右手大拇指外,其余全部切除2节。原来,郭学杨曾参加抗日战争,四肢就是在抗战时受伤的。1943年10月,他被抓壮丁到国民党通讯第三团第二营第一连,1944年12月上战场,作为通讯兵他和战友在湖南宝庆县架线时被炮弹打中,战友当场死亡,而他被炸晕,另外两个战友将他从战火中救出,背到了后方治疗。满身是伤的郭学杨在黔江治疗了11个月后,所幸捡回了一条命。后来,郭学杨回到酉阳老家生活。由于家境清贫,他左下肢没有安装专业假肢,自己模仿假肢做了一个木头假肢来支撑。木头假肢有四斤重,是用一个木头掏空做成的,外面用钢圈箍的起来,一头连着牛皮做的绑脚,每次穿都要紧紧绑到大腿上,不只笨重还不舒服。郭学杨爷爷告诉我们,现在这个假肢已经用了十多年了,这样的木头假肢,这近70年里,他已经用坏了六个。关怀志愿者通过公益乐捐平台发起为老人的救助行动。短短9个小时,就实现筹款的目标。志愿者将郭学杨从酉阳老家送到重庆治疗腿部流脓的问题,幷由德林义肢公司为爷爷定制假肢。当假肢放到郭学杨面前时,他好奇得慢慢用没有手指的手掌抚摸假肢,乐得合不紧口:“这个好啊!又不硬!可以到处玩耍了!”,爷爷念叨了好几遍:「等安好假肢以后,想去参观抗战博物馆,还想去看看解放碑。」训练期间,郭学杨爷爷像一个认真的小孩,努力地练习着走路,德林假肢师担心他体力不够,时时提醒着说:“累了就先停一下”,可是爷爷重复了好几遍“不累不累,这个太好了」,他得意地说:「我自己做那个木头腿比这个重得多,以前我穿它在山里能走50多哩路呢!」看着他高兴的样子,问他现在是什么心情,爷爷说:“痛快得很,现在过上好日子了!没有啥子忧愁了,过一天都是赚的。”说完,笑了起来。面对大家的关怀,郭学杨总是充满感激,他不断地说了谢谢,还用没有手指的右手敬了一个军礼。但其实说谢谢的应该是我们,谢谢他曾经为我们的国家奉献了最无畏的青春,谢谢他顽强地活着,用奇迹的生命感召我们珍惜和感恩所拥有的一切。
11岁,学走路
11岁,学走路
“好痛!” 技术员按压杨思莹的膝盖进行石膏取模,她痛得忍不住大叫一声,但又马上安静地咬牙坚持。7月8日,茂名残疾女孩思莹来到广州定制支具,朝站起来的梦想“迈”进一步。“这是我的大长腿’!” 抱着石膏支具模型,思莹感受到了一种神奇的魔力。顺利的话,1个月后,她可以靠着新的“双腿”站起来。一个多月以来,南方日报、南方+追踪报道了茂名化州市文楼镇甲隆小学学生思莹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她因患怪病无法站立和行走,由45名同学轮流背着上学,又在好心人的义助到广州免费就诊,被确诊为患罕见遗传病,治愈难度极大,但可依靠定制的专属支具站起来。然而,支具费用曾让思莹一家惆怅不已。幸好,支具厂家德林义肢矫形康复公司减免了部分费用,茂名、化州两级妇联、残联共4家单位为思莹筹够费用缺额,实现了她的梦想之行。德林义肢矫形康复辅具技术部主任温玩明仔细检查了思莹的情况,她的髋关节、膝关节和骨盆都有不同程度的畸形,需要进行至少一个月的支具适应训练和康复训练,才能重新走路。“上次回家后,我天天盼着暑假来广州定制支具。” 如愿以偿的思莹开心地说,尽管知道训练会有不适感和疼痛感,但只要能够站起来,她就很满足了。对于思莹来说,再次来到广州是一个新的寻梦之旅。“谢谢所有的好心人。” 面对这场爱心接力,思莹连声道谢。这次到广州就医,她将拥有新的“双腿”。她憧憬着,站起来后在暑假到深圳帮爸妈打工,让他们不用那么辛苦;她还想靠支具走路到学校,对帮助她的同学们说声 '谢谢'。' 叮咚。' 8日下午,400千米之外的化州市文楼镇里,同学董美凤、黎伟霖收到了思莹发去的定位信息。她们相约,要在广州这座有爱心的城市相聚,一起为思莹加油鼓励。
谭德添老师亲自出手,还你“户外运动”之梦!
谭德添老师亲自出手,还你“户外运动”之梦!
他,在20年里制作了上千套假肢,帮助了无数的肢残朋友。他叫谭德添,中国辅助器具协会专业委员,德林义肢北方区技术总监 。▲谭德添老师正在修模谭德添老师有着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20年间,经他制作的假肢,数以千套,无数的肢残朋友获得了他的帮助。此次需要帮助的肢残朋友名叫“吕印平”是一位喜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徒步爱好者,虽然小腿截肢,但并不能影响他对户外运动的热爱。因为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户外运动,所以他(吕印平)对假肢的舒适度和贴合度要求相对较高。为了满足他的需求,谭老师经过详细的诊断后决定亲自出手为其量身定制一款适合他的碳纤维小腿接受腔。碳纤维接受腔是由多层碳纤布构成的,整体强度和重量都优于树脂接受腔。碳纤维接受腔更坚固更轻便,其超高的强度,可以满足运动者中高强度的运动,且较其他假肢而言这种轻量化的碳纤维假肢又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运动过程中因重量带来的能耗。谭德添老师检查了吕印平的小腿残肢,虽然残肢长度还算适宜,但残肢肌肉萎缩却相对严重。为保证接受腔能与残肢完美贴合,取型、修模、成型、装配等步骤谭德添老师都亲自完成,力求肢残朋友吕印平在穿上假肢的那一刻能有更加舒适的的穿戴体验。 经过谭德添老师的辛勤付出,吕印平穿上了他的新假肢。从他走路的姿态和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这个新伙伴(碳纤维假肢)十分的满意和喜爱。 穿上假肢的吕印平开启了二倍速的人生,他依旧热爱运动,积极组织参与各种野外露营及登山活动,同时他还穿着假肢成功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野外攀岩,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伙伴。    现在假肢已经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陪着他生活,陪着他运动,陪着他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梦想不在乎身体是不是有缺陷如果你也像他一样有梦想有热爱那么请不要放弃因为还有很多像谭德添老师一样的假肢师们在为你的梦想而努力!
做自己的光,无惧生活的磨难!
做自己的光,无惧生活的磨难!
01意外来得太突然一瞬间我的天塌了你们信命吗?有的女孩只是平平安安的长大,就是一辈子的小公主,而有的女孩天生善良,可人间疾苦一样也没放过她。2005年秋季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10岁的我陷入命运的漩涡。由于当时车祸发生的比较突然,我被撞蒙了,所以关于那段车祸的记忆一直很恍惚,没有强烈的疼痛也没有鲜血淋漓的场面,只记得眼前一黑就睡过去了.....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做完了手术。当得知父亲在半路上就停止了呼吸,母亲也骨盆粉碎,身上多处受伤时,我感觉我的天塌了。02加油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如果说天塌后不再有新的磨难,那对于一个不幸的人来说,也是些许的安慰,可磨难并未就此结束。由于之前医院的草率处理,致使我的伤口一直不断流血,无法愈合。于是母亲又不得不背着我,重新踏进医院大门。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两次手术之后,我的伤口终于定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养伤,我偶然在电视里看到了北京奥运会的一段比赛,当时我就在想我是否可以成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2010年9月,我带着这个梦想,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了阜新市残联,并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一名残疾人运动员。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终于在2014年5月份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拿到了属于我的冠军。03感谢“你们”让我可以做自己的光磨难总是会有,但我相信风雨过后必定有彩虹!无论何时,我都要做自己的光!现在我已经无惧生活的磨难!这么多年来我也尝试过假肢,想通过假肢能够更好的回归正常生活,但由于之前装配的假肢实在是太磨腿了,所以这么多年了,我对假肢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信心。当然我自己也知道自己的一些情况,由于我当时车祸受伤严重,所以半骨盆已经切除,很难找到受力点。我这个情况好多地方都不敢给我做,做了也做不好,直到遇到了德林义肢。德林义肢锦州分公司的李主任为我进行了诊断,并且根据我目前的情况专心研究,亲自取模、修模 ,为我定制了专属的接受腔。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及调试之后,现在我已经穿着我的“新腿”开车回家了。感谢的话不多说,大家看效果吧!真的由衷的感谢德林感谢李主任,打消了我10多年来对假肢的恐惧,让我更好的走好每一步,更好的做自己!
我们都一样,大家能做到的事情我也可以
我们都一样,大家能做到的事情我也可以
秋风渐凉故事开启三毛说,生活的美好不在于风景多美多壮观,而在于遇见了谁,被温暖了一下,然后希望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颗小太阳,去温暖别人。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虽然遭遇苦难,却坚强勇敢,像一颗会发光发热的小太阳,希望可以温暖到你。MY  STORY ONE意外来的猝不及防  当时我才5岁 5岁那年夏天,因为一场车祸,我失去了右腿。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在家门口玩耍的我被一辆走偏的拉煤车,压到了腿。当我醒来的时候已在医院的病床上,右腿已经截肢,可能当时还小的原因吧,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直到看到妈妈哭红的双眼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么严重,原来这不是梦,我可能再也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心的奔跑了 .....MY  STORY TWO感谢你们像阳光一样截肢后伤口康复恢复得差不多爸妈就带我去安装假肢了,我们选择的是到德林公司进行假肢装配,可能是因为当时年纪还小,所以看到那些假肢产品什么的也没觉得害怕,反而还觉得挺有趣的。训练厅里有好多叔叔阿姨,大家都很热情,可能是因为我年纪小,大家对我们都很照顾,有的叔叔阿姨还一直鼓励我,虽然不知道假肢装配具体是什么,但是妈妈说装上假肢我就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正常走路跑步了,所以我还是很期待......现在我穿假肢已经有17年的时间了,可以说是假肢老用户了,我穿假肢走路的步态也从最开始的不太好到现在的已经和好腿没什么区别了。MY  STORY THREE我们都一样,大家能做到的事情我也可以从来没觉得自己是残疾人,大家能做到的事情我照样可以!跑步,参加社团活动,骑马,跳绳都不在话下......当然一路走来也很感谢大家,感谢父母和同学们的关爱,感谢德林的叔叔阿姨每次都跟家人一般的照顾。因为有你们才有了今天的我......现在我已经大学毕业,并且我也很开心能够成功保研,在踏上继续学习的道路之前,我又来到了德林义肢,自从15岁不再长个以后我的假肢就没换过,已经七八年了,这次想换一个新的假肢,开启我的新征程~还是以前熟悉的假肢叔叔帮我进行了诊断并进行了取模。经过他们的辛苦付出,很快我穿上了我的新腿。并且穿上适应了一会后,我就开始尝试着跑步了。这次的接受腔相比七八年前有了很多改变,而且这个外观对于女孩子来说也友好很多,再加上换了弹性的脚板,所以无论是走路还是跑步都比之前要轻松舒适很多...
案例
公司介绍
案例
看似步伐轻快,却让人有些辛酸,在此前的岁月里,这位残疾老兵走过了多少曲折的路?2016年10月,在酉阳县兴隆镇镇龙潭村,关爱抗战老兵重庆志愿者,辗转在深山里找到郭学杨老人,他残疾的四肢让志愿者震撼:左腿从膝盖下锯掉脚5根脚趾全被锯掉,双手手指除右手大拇指外,其余全部切除2节。原来,郭学杨曾参加抗日战争,四肢就是在抗战时受伤的。1943年10月,他被抓壮丁到国民党通讯第三团第二营第一连,1944年12月上战场,作为通讯兵他和战友在湖南宝庆县架线时被炮弹打中,战友当场死亡,而他被炸晕,另外两个战友将他从战火中救出,背到了后方治疗。满身是伤的郭学杨在黔江治疗了11个月后,所幸捡回了一条命。后来,郭学杨回到酉阳老家生活。由于家境清贫,他左下肢没有安装专业假肢,自己模仿假肢做了一个木头假肢来支撑。木头假肢有四斤重,是用一个木头掏空做成的,外面用钢圈箍的起来,一头连着牛皮做的绑脚,每次穿都要紧紧绑到大腿上,不只笨重还不舒服。郭学杨爷爷告诉我们,现在这个假肢已经用了十多年了,这样的木头假肢,这近70年里,他已经用坏了六个。关怀志愿者通过公益乐捐平台发起为老人的救助行动。短短9个小时,就实现筹款的目标。志愿者将郭学杨从酉阳老家送到重庆治疗腿部流脓的问题,幷由德林义肢公司为爷爷定制假肢。当假肢放到郭学杨面前时,他好奇得慢慢用没有手指的手掌抚摸假肢,乐得合不紧口:“这个好啊!又不硬!可以到处玩耍了!”,爷爷念叨了好几遍:「等安好假肢以后,想去参观抗战博物馆,还想去看看解放碑。」训练期间,郭学杨爷爷像一个认真的小孩,努力地练习着走路,德林假肢师担心他体力不够,时时提醒着说:“累了就先停一下”,可是爷爷重复了好几遍“不累不累,这个太好了」,他得意地说:「我自己做那个木头腿比这个重得多,以前我穿它在山里能走50多哩路呢!」看着他高兴的样子,问他现在是什么心情,爷爷说:“痛快得很,现在过上好日子了!没有啥子忧愁了,过一天都是赚的。”说完,笑了起来。面对大家的关怀,郭学杨总是充满感激,他不断地说了谢谢,还用没有手指的右手敬了一个军礼。但其实说谢谢的应该是我们,谢谢他曾经为我们的国家奉献了最无畏的青春,谢谢他顽强地活着,用奇迹的生命感召我们珍惜和感恩所拥有的一切。
当时才四个月大的沛儒,因血栓导致右脚截肢,沛儒妈妈虽然十分心疼与不舍,但为了保住生命,这是一个不得已且沉重的决定。沛儒才出生没多久,连站立都还没学会,真的很担心长大后是否能顺利走路,沛儒妈妈的内心满是无助。九个月大的沛儒开始练习站立,医院建议替沛儒做临时支架;但临时支架无法使沛儒顺利站立,走路时更是疼痛不已。看着沛儒痛苦的样子,沛儒妈妈的心更是纠结。后来,经由朋友介绍德林义肢公司,装配师耐心测试并装配适合的义肢,一步步教导沛儒,一岁六个月的她终于跨出第一步。学习和适应的过程是艰辛的,但看到沛儒现在能走、能跑、能跳,沛儒妈妈真的很开心;在德林公司的协助下,让沛儒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的游戏、学习与生活,也给了沛儒妈妈更大的勇气,更坚强地陪伴沛儒一路成长。未来的路还很长,沛儒,加油喔!
“爱心、关心、诚心;研究、发展、领先;健康、快乐、无障碍”,永远是德林对广大残障朋友的承诺,更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服务目标。
“好痛!” 技术员按压杨思莹的膝盖进行石膏取模,她痛得忍不住大叫一声,但又马上安静地咬牙坚持。7月8日,茂名残疾女孩思莹来到广州定制支具,朝站起来的梦想“迈”进一步。“这是我的大长腿’!” 抱着石膏支具模型,思莹感受到了一种神奇的魔力。顺利的话,1个月后,她可以靠着新的“双腿”站起来。一个多月以来,南方日报、南方+追踪报道了茂名化州市文楼镇甲隆小学学生思莹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她因患怪病无法站立和行走,由45名同学轮流背着上学,又在好心人的义助到广州免费就诊,被确诊为患罕见遗传病,治愈难度极大,但可依靠定制的专属支具站起来。然而,支具费用曾让思莹一家惆怅不已。幸好,支具厂家德林义肢矫形康复公司减免了部分费用,茂名、化州两级妇联、残联共4家单位为思莹筹够费用缺额,实现了她的梦想之行。德林义肢矫形康复辅具技术部主任温玩明仔细检查了思莹的情况,她的髋关节、膝关节和骨盆都有不同程度的畸形,需要进行至少一个月的支具适应训练和康复训练,才能重新走路。“上次回家后,我天天盼着暑假来广州定制支具。” 如愿以偿的思莹开心地说,尽管知道训练会有不适感和疼痛感,但只要能够站起来,她就很满足了。对于思莹来说,再次来到广州是一个新的寻梦之旅。“谢谢所有的好心人。” 面对这场爱心接力,思莹连声道谢。这次到广州就医,她将拥有新的“双腿”。她憧憬着,站起来后在暑假到深圳帮爸妈打工,让他们不用那么辛苦;她还想靠支具走路到学校,对帮助她的同学们说声 '谢谢'。' 叮咚。' 8日下午,400千米之外的化州市文楼镇里,同学董美凤、黎伟霖收到了思莹发去的定位信息。她们相约,要在广州这座有爱心的城市相聚,一起为思莹加油鼓励。
德林公司对残疾人士肢体康复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及回馈。多次捐助假肢协会、假肢科研所、中国假肢学校、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爱心工程委员会以及内地教育事业等;捐助高级运动假肢给中国残疾人运动代表团;与假肢学校联合举办各种假肢技术讲座;在广州公司设立假肢技术培训学校,专业培训国内外假肢技术人员等。
德林在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各国设有十多家分公司,在中国大陆设有六十多家分公司,我们的目标是使每一个角落的伤残患者都能就近享受到德林高品质、全方位的服务。此外,我们还在国外建有四十多个代理商,服务网络遍布全球主要的国家和地区。作为世界知名的义肢品牌,德林多年来对义肢行业的发展、技术与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及对残疾人康复领域的服务理念、服务条件、服务氛围的改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取得成就:德林公司所获各种赞誉不胜枚举。公司发展的主要成就包括:79年加入国际义肢协会;85年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金牌奖;93年在台湾有八十多万家企业参加评选台湾盘石奖并获第七名;95年公司董事长陈森荣先生被聘为中国陆残疾人康复和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97年通过ISO-9001国际品质认证;98年公司董事长陈森荣先生成为义肢装具学会常务理事;公司亦于当年通过国际CE认证和ISO13485认证;99年通过国际EN46001认证;06年公司总经理陈建文先生当选中国假肢矫形器协会常务理事。
精品推荐
产品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